炒股配资平台开户 新华医院颜士岩医生:一年援藏路,筑牢高原消化病防治屏障
2025年7月24日,上海援藏医疗队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新华医院消化内科颜士岩医生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医疗工作,载誉归来。2024年8月,为推动“西藏(西部)消化疾病(肝病)诊疗中心”的建设,新华医院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签订了长达三年的合作协议书,新华医院包括消化内科颜士岩医生在内的援藏医务人员,切实落实中组部关于“以院包科”的指导精神,不怕吃苦、不畏艰难,为提高日喀则地区消化疾病(肝病)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赤心援藏,医暖藏胞
2024年7月8日清晨,一通紧急电话响起。接到选派医务人员援藏的通知后,拥有近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颜士岩,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他于7月28日告别上海,辗转拉萨,最终抵达此次援藏工作的目的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初至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便给颜士岩医生带来了严峻挑战: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症状接踵而至,夜间严重的低氧血症更使他辗转难眠。然而,当面对当地医护人员求知若渴的眼神,看到患者及家属充满信任的目光,所有一切困难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他坚定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援藏医疗工作。
高原地区疾病谱与平原存在显著差异。以消化内科为例,科室43张开放床位中,约80%为各类肝病患者,其中重症及终末期肝病占比突出,其余主要为消化道出血(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Mallory-Weiss综合征为主)、重症胰腺炎、肝包虫病及结核感染等,日均危重患者维持在5-6例。针对这一特点,援藏医疗队系统性地开展了疾病谱分析,重点突破临床诊治难点。
援藏期间,颜士岩医生成功救治多例危急重症,其中包括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妊娠期急性肝衰竭伴IV期肝性脑病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及小肠绞窄患者,以及多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病例。
让颜士岩医生尤为难忘的,是一位长期受高胆红素血症困扰的年轻患者,经诊断为Gilbert综合征并实施规范治疗后,其胆红素水平完全恢复正常——这不仅是日喀则人民医院首例确诊的Gilbert综合征病例,更让患者重获健康容颜。
授业高原,科研领航
在临床带教方面,颜士岩医生累计开展消化系统疾病专题培训16场,相关讲议将汇编成册作为科室的学习资料长期留存。颜士岩医生始终相信,“输血”和“造血”同样重要,他毫无保留地将专科知识教授给当地医生的同时,带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开拓科研的疆土。在他的细心指导下,当地医师已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并合作发表科普文章4篇(澎湃新闻网)、SCI论著1篇。
日喀则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在颜士岩医生的指导下,科研工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直到临别之际,颜士岩医生牵挂的还是“第二故乡”日喀则的人民健康,他结合高原疾病特点,与科室同仁共同编撰《高原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及进展》专著,为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带不走的财富”。
健康扶贫,使命必达
2025年1月7日,定日县突发6.2级地震。正在短期休假中的颜士岩医生第一时间从上海再次出发,跨越4000公里驰援。在颠簸的吸氧中巴上,他以干粮果腹,顾不上长途奔波的疲惫,一抵达日喀则人民医院,便立即投入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到处是颜士岩医生忙碌的身影,刚刚完成一位震区肝衰竭患者治疗方案的紧急调整,又回到手术室为消化道大出血的牧民实施急诊内镜下止血术。
三百多个日夜的坚守炒股配资平台开户,见证了包括颜士岩医生在内的新华援藏英雄干部们以实际行动在4000公里外的3800米高原诠释“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第十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的“传、帮、带”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上海新华医院专家以医者仁心在藏区继续谱写民族团结的温暖赞歌。
万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