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配资平台开户 阅理愈明,思辨以行:研读《法律是什么》,跨学科对话重塑法理学认知

研读《法律是什么》
跨学科对话重塑法理学认知
图书馆与外国语学院
成功举办大咖读书会
2025年11月11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和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大咖读书会在昌平校区法渊阁四楼多功能报告厅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作为第二十一届外语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解谜法律地图:关于《法律是什么》的思想探险”为主题,特邀知名法理学学者、《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作者、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星教授担任主讲,为来自外国语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等5个学院的70余名同学带来一场深刻而富有启发的跨学科的思想盛宴。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副研究馆员门伟莉出席并致辞,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许慧芳主持。
展开剩余80%01
积淀深厚,读者为本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系统收藏了刘星教授《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西窗法雨》《法律的隐喻》《法学阅读》等多部著作的多个版本,在师生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著作在图书馆累计借阅量远超4000余次,是我馆收藏的重要学术文献。这充分体现了刘星教授学术思想持久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也为本次活动的举办奠定了深厚的读者基础。
02
读者意识,深浅之间
刘星教授以其两部广受欢迎的著作——《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与《西窗法雨》为范本,生动阐述了学术写作中“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并对两书的创作初衷、读者定位与社会功能进行精妙的对比分析。
写作之读者意识
刘星教授在分享中指出,写作本质上是与读者的对话,需要充分考虑读者的知识背景与接受需求。他谈到,《法律是什么》一书侧重于学术探索,主要面向已具备一定法学理论基础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旨在通过严谨的体系引导读者批判性思考法理学核心命题。他也理解本科生初读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认为这正体现了跨越学术门槛的普遍挑战。
相较而言,刘教授将《西窗法雨》定位于普法性启蒙读物,读者群体更为广泛。该书最初于1996年在报刊连载,写作风格力求通俗晓畅,通过生动事例与轻松笔触深入浅出地阐释法理要义。
研读之深浅之间
通过对两本书的比较,刘教授阐释了学术研究与知识普及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法律具有公开性特质,不仅裁判文书应当公开,法律自身也需被人理解与运用,方能真正服务社会、实现价值。《西窗法雨》致力于使法律回归服务社会的初衷,而《法律是什么》则从理论层面为这一目标提供更深厚的批判性根基。刘教授进一步从语言学角度指出,对“法律”概念的理解,始终与读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概念联系密切相关。这种对读者身份与认知背景的重视,不仅是其两部风格迥异之作的共同创作基础,也为学子在学术阅读与写作中带来了重要启发。
现场照片
03
思辨交锋,启迪新知
互动研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来自不同学院的徐雨桐、葛奔威、王梓珊等8位同学先后发言,围绕法律与道德、个案正义、中西法律比较及法学阅读方法等议题,与刘星教授展开深入交流。
刘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对各类问题作出细致而富有启发的回应。他强调,法学不应是封闭的知识体系,而应成为推进理解、凝聚共识的开放平台,并鼓励同学们在专业研习中始终保持思辨能力与现实关怀。
现场照片
04
反响热烈,意义深远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围拢在刘星教授身旁,就讲座中引发的思考继续提问交流,学术氛围浓厚而热烈。
同学们表示,本次活动不仅解答了他们阅读专业著作时的困惑,重塑了对于法律本质的认识,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法学及其他交叉学科学术探索的浓厚兴趣。
05
搭建桥梁,助力成长
本次读书会不仅是课堂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炒股配资平台开户,更成功搭建了一座跨学科学术对话的桥梁,助力学生学术思维的构建,是在培养具备人文素养、思辨能力与跨学科视野的卓越法治人才方面所做出的一次积极探索。
发布于:北京市万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炒股配资平台开户 国金证券:两融业务保证金比例调整是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做出的决策
- 下一篇:没有了



